<cite id="h1hfx"><th id="h1hfx"></th></cite>
<strike id="h1hfx"><dl id="h1hfx"></dl></strike>
<strike id="h1hfx"><dl id="h1hfx"></dl></strike>
<strike id="h1hfx"><dl id="h1hfx"></dl></strike><strike id="h1hfx"><i id="h1hfx"></i></strike>
<strike id="h1hfx"></strike>
<strike id="h1hfx"></strike>
<strike id="h1hfx"></strike>
<span id="h1hfx"><video id="h1hfx"><strike id="h1hfx"></strike></video></span>
<span id="h1hfx"><video id="h1hfx"></video></span>
<th id="h1hfx"><video id="h1hfx"></video></th>
<span id="h1hfx"><video id="h1hfx"><strike id="h1hfx"></strike></video></span>
繁體簡體

非遺傳承人李興秀:讓“云朵”上的針線藝術走出大山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申遺保護      2023-09-14 15:01:15

  中新社四川阿壩9月14日電 題:非遺傳承人李興秀:讓“云朵”上的針線藝術走出大山

  作者 王利文 陳建新

  在紙上繪出紋樣,將剪下的紋樣固定于布面,五顏六色的繡線在繡娘手中飛舞,一幅精美的羌繡作品逐漸成型……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的中國古羌城內,當地村民正在繡制羌繡?!斑@是羌繡的傳統刺繡法,厚薄都可以做?!睆氖虑祭C保護傳承數十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繡傳承人李興秀讓“云朵”上的針線藝術走出了大山。

  9月12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國古羌城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繡傳承人李興秀(右)正在展示羌繡技藝。中新社記者 王磊 攝

  羌族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因多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帶,有“云朵上的民族”之譽。作為羌族傳統刺繡藝術,羌繡有著悠久的歷史,以針法精巧細致、色彩爽麗明快為特色,其圖案多呈幾何形狀,構圖嚴謹,裝飾性強。

  今年63歲的李興秀,是茂縣本地人,從小跟著母親學習刺繡,十幾歲時已能飛針走線。多年深耕羌繡保護與傳承,她將不成體系、不成門類的羌繡繡法進行總結梳理,并歸納為扎繡、挑繡、鉤繡三大類別。她介紹,蘇繡、湘繡、粵繡、蜀繡四大名繡有著“精、細、美”的特點,羌繡在向其學習的同時,也注重保持民族特色。

  她的代表作之一《羌族藍,大吉祥》運用單面挑繡的單種針法,用純藍底色和純白繡線展現出了羌繡素雅大氣的一面;代表作《羌山百美圖》,在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進行展覽。由于技術精湛,她的作品多次走出國門,遠銷日本、美國、加拿大、荷蘭等地。

  9月13日,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繡傳承人李興秀展示為參加州慶活動繡制的羌繡作品。(受訪者李興秀供圖)

  近年來,在李興秀等非遺傳承人帶動影響下,當地羌繡產業已形成集設計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吸引公司、協會、學校、基地等多方參與。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李興秀通過創辦培訓學校、開辦公司、設立工作室等途徑,招收徒弟50余人,帶動了8000余名繡娘就業,培訓的學員超過2.5萬人次。她表示,通過學習羌繡技藝,農村婦女把生活技能轉變成生產技能,實現了自立自強,足不出戶就可創收。

  如今,李興秀的徒弟不僅掌握了繪畫、裁剪與繡制等技能,繡出的作品也達到較高水準。這些徒弟中的佼佼者,也成為各級非遺傳承人。此外,李興秀還通過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等活動,推動羌繡走入課堂,讓學生感知民族文化。

  “越傳承越有興趣,越做越有勁?!睅资耆缫蝗崭┦滋翎?,李興秀很開心能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讓羌繡被更多人了解。談及未來,她希望進一步挖掘、整理、保護羌繡文化資源,大力培養傳承人,讓“云朵”上的針線藝術走得更遠。(完)



  責任編輯:虞鷹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wfdahaisujiao.com

   

国产一级操片免费看